老师风采
与老中医的座谈心得之三(58)

 通过五次与王同义老中医之谈话,更感到学成一个名中医是来之不易,必须按毛主席的教导,投入艰苦的实践才能出真知。

 王同义老中医是同仁堂十世传人,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家传历史,在他上初中时期,其父为使他做第十代传人,严格要求他每天熟记中药、方剂、诊断中医入门基础知识。初中毕业后,他已经入了中医之门。

 在那个年代,国家正处困难时间,为维持生活,王老先生那时除了学医之外,很多工作都干过,甚至还搞过马剧团,说明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的志向是一个男人要顶天立地的生活,要对自己的亲人和家人负责,要有志气,要活得像个人样,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猫碗食,要以自己的尊严勤劳坚强的意志,努力地很好的生活下去。在有一段时间里,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一段时间搞医,在这段时间里,他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以为以后更好的学习中医,因为他是我国同仁堂在高平的十世传人的同仁堂代表,是我国伟大的中医科学的辉煌,同仁堂传到高平,也是高平人民的骄傲,他暂时的放弃为了安排好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自己蓄积力量以便更好的研究老祖宗给他留下来的珍贵国宝,叫这些国宝在高平开花结果。

 在家庭生活稳定之后,王老先生又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中医上,他是高平市第一家搞中医个体的,以他的学识和家传名望,到一家公家单位是很容易的,但当被端上公家碗,吃上公家饭后有很大一部分人因旱涝保丰收而不去努力,况且在单位的西医对中医排挤很大,使中医很难得到发展,而各大医院就是中医院也把中医拒之门外,他是同仁堂在高平的第十世代传人,为后继有人,他必须能独立自主的研究继承发展中医,特别是党中央中央政府从建国以来,一直号召全国人民大力继承发展中医事业,他下决心放开手去研究中医,在高平搞起了第一家中医个体诊所,为治疗胃病,他研究祖传原方,用鸡蛋治胃病,整整用了五箱鸡蛋,他的研究成功了,他技术全面,为治各种疑难杂症,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整整写出了十多个笔记本,他的胃病治的特别好,诊所的锦旗挂满了,每天病人满满的,高平人民需要他,他为高平人民做出了伟大贡献。

 王老大夫的一生,能成为高平的名中医,首先与小时候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与他本人的努力分不开的,他很早就打下了中医入门的基础,这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几十年来,他为提高自己的技术,每天投入中医临床研究实践中,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造就了他今天的伟大成就。他的成就已经超过了他的父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热爱学习,西医学的也很成功,真正做到了中西医结合,他取得今天的成果,是自己走的路子对,如果他到一个公有单位去工作,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了,这是王老大夫为自己造就自己,丰富我国的中医知识做出的伟大贡献。

 在单位里,不看一个人的真本领,只看一个人的文凭,那些有高级职称的中医,与王老大夫的中医水平比,可就差多了,那些人因文凭得到国家给他的地位,王老大夫因看病好,人民给他封了名中医的封号,根据王老大夫的真才实学,政府未能给他应该得到的名誉和地位是不公平的,但人民是公平的,我们应该把人民对自己的评价作为最大的荣誉,这也是我们政府的失误之处。

 王老大夫作为同仁堂第十代传人,而且自己做的非常优秀,老人家也在力争传到第十一代,他的两个儿子都上了国办医学院校中医专业,我们的中医院校误人子弟,都没有给培养成,王老大夫正在做最大的努力,把他的宝贵知识传到第十一代,我希望王老大夫要多做努力,为了我国中医后继有人,一定要传下来。

 

                                            

                  201343 李发义 58

                    联系电话:137536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