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学堂
柴胡作用
柴胡能治什么? 一、性味与功效1.性味:性微寒,味苦、辛。 2.归经:归肝、胆经。 3.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用于少阳证汐卜感发热;肝郁气滞,胸胁疼痛 ,月经失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疟疾等证。 二、柴胡能治疗哪些疾病? 1.用于治疗外感发热证。柴胡能使外感侵人于半表半里之邪,由半表半里出表而解。将这种作用称之 为“和解少阳”(少阳即属于半表半里)或“发表和里”。邪在半表半里的典型症状主要是寒热往来(患者 自觉冷一阵、热一阵,交替发作)和胸胁苦满,口苦咽干,食欲不振,心烦欲呕,舌苔薄白,脉象弦等。 见到此证即可用本品配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即小柴胡汤)等同用。对急性发热性疾病, 例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等,临床辨证见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口苦咽干,心烦喜呕,脉弦等症者,常以小柴胡汤随证加减。 2.用于治疗肝郁诸证。肝气郁结,人体阴阳、气血不得正常升降运行,则可上致头痛、胸胀、胁疼; 下致腹疼、脐痛、腹中结气、经闭等症。本品疏肝解郁,能人手足少阳、厥阴(肝、胆、心包、三焦)诸经 ,在经主气以达阳气,在脏主血以达阴气,宣畅气血,旋转枢机,畅郁阳而化滞阴乃能疏肝解郁。此时常 配合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香附、川芎、枳壳等同用。例如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 、茯苓、甘草、生姜、薄荷)、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川芎、香附)等。 3.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诸证。本品能升举阳气,引清气上行而治疗脾胃虚弱、清阳下陷所导致的气短腹 坠、泻痢久久难愈、肛门下坠、腰腹沉重、月经过多、小便频数、脏器下垂、子宫脱垂等症。常配合炙黄 芪、白术、升麻、防风、葛根、党参等同用。例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柴胡用于升阳时,用量宜 小。 4.用于治疗热人血室证。妇女患外感发热期间遇到月经来潮,外邪传人血室,或适遇月经刚完,外邪 乘血室空虚而侵入,导致寒热发作。有时,甚至出现入夜高热谵语等症,病属热入血室。这时可在应证汤 药中加柴胡以开热邪内闭,提邪气由血分出气分,从内而外。或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配伍黄连,可清散 心经血分郁热。 5.用于治疗疟疾。疟疾多有“寒热往来”的症状,故前人治疟也主张和解少阳,多以柴胡剂随证加减 。例如先寒后热,寒热定时发作者,可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发时寒多热少,或发时但寒不热者,可用小 柴胡汤合桂枝汤同用,随证加减。发时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可以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同用,随证加减。 据近代研究证明柴胡有抗疟作用,可以抑制及杀死疟原虫。但中医所说的疟疾,不一定都是疟原虫阳性, 只要证候符合,治之即有效果。 6.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常与黄芩、党参、白芍、川芎和苍术等药配伍,水煎服。 三、用法、用量与禁忌 1.用法:3~109,水煎服;和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多用醋炙;升举阳气多用蜜炙;行血调经多用酒炙 ;骨蒸劳热用鳖甲拌炒。 2.用药注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四、毒副作用 柴胡毒性很小,柴胡粗皂甙有较强的溶血作用,过量服用有导致呕作用,并可导致少尿、水肿、大汗 而虚脱。柴胡品种较多,曾有人用大叶柴胡代替柴胡而入丸药发生中毒死之事故,将大叶柴胡生药粉末按 1.5~2.0g/kg体重喂豚鼠,会出现中枢兴奋的急性中毒症状,并全部死亡。大叶柴胡这种毒性成分在水煎 煮时易被破坏。而柴胡不含这种毒性成分。服柴胡煎剂偶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身热、烦躁。 柴胡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报道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