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培训班授业感想与体会
李老先生虽然年过花甲,临近古稀,但不辞辛苦,不畏闲言,以传承中医、奉献余热的赤诚之心,在老家桃沟办中医学习班。受李老先生的感召,我毅然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来此共图振兴中医事业。半年来,感念颇多,献与大家共享。
振兴祖国医学刻不容缓。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是我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与疾病作斗争形成的医学科学。在现代化的今天,中医事业不仅没有发扬光大的理想环境,而且陷入后继乏人尴尬境地。同学们,振兴祖国医学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要刻苦,我们要努力,不能当中华民族的败家子,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付之东流!
业贵乎专,治贵乎巧。想要学好中医,医案学习和辨证论治是关键。我特选了近期诊治的4个病案,将病机分析、诊断、处方及经验教训一并提供给大家,已达启发之目的。
例1.李守荣,男,73岁,2009年11月初诊。自述:病史两年。彻夜不寐,时感胸闷、口干。初诊后我随手一方:炒枣仁、远志、合欢花、琥珀、龙牡等安神镇静,加香元、蒌皮、桔梗、枳壳宽胸理气,沙参、石斛生津润燥。先配三剂,服后无效,倍量再服仍无效。遂深思观察,脉象不差,舌苔正常,好像没多大问题,卷舌而视方见“静脉怒胀”“青紫异常”。究其病机:舌下静脉怒胀为瘀血作梗,脉络受阻、血行不畅多生痰饮,脑窍失养故而失眠。遂用血府逐瘀汤加枳壳、蒌皮以宽胸,加半夏、茯苓化痰饮,加花粉、石斛生津液。服下三剂能睡俩个时辰,连服15剂能安睡6个时辰。反思初诊时草草用药,实乃失职。临床一定要仔细审症求因,做到知常达变,见微知著。
例2、朱宝棠,女,37岁,2009年10月21日初诊。望诊:面目虚浮,黯淡无华,呼吸不畅,时见叹息。问诊: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胸乳闷胀,胁腹窜痛,纳食不香,嗳气嘈杂,身重肢困,下肢肿胀,腰酸背困,小便频数,大便不实。切诊:脉象虚涩。此妇脏腑气血皆病,寒热并存,虚实互现,究竟该如何选方用药呢?我冷静判断,直奔主要矛盾。其一,胸乳闷胀,胁腹窜痛,嗳气嘈杂,小腹憋困,时见叹息皆为肝郁气滞和肝脾不和;其二,纳食不香,下肢浮肿,是因脾虚失运,水湿下注。处方以舒肝散理气解郁,加平胃散和五苓散健脾利湿。每服5剂,复诊一次,三次好转。连服10剂诸证皆消,病人感激不尽。原方减量加芪归参术扶正之品善其后,完善收工。
例3、刘景荣,男,2009年10月8日初诊。自诉:除肚脐憋痛难忍全身无恙,赴太原、郑州、北京四处求医未果。望诊:六脉有神,仅梢见滑象,察舌也无痰象,按其局部柔软无聚。此怪证临床不曾遇到,思之良久,忽然想到“怪病多痰”,茅塞顿开,脉有滑象也为痰饮作祟。故选用化痰之法,方用二陈汤加莱菔子、白芥子、木香、槟榔、南星、枳实、泽泻,配药三剂,三日后痊愈,如此卓效实出乎意料。嘱其继服三剂以善其后。
例4、王胡又,男,55岁,2009年12月8日初诊。症状:头顶发烧而痛,胸憋腹胀,目糊烦躁,打嗝呃逆、
口干苔黄、舌尖鲜红脉数。诊断:心肝火盛,木克脾土。处方以竹叶、川连、莲子芯清心火,以栀子、菊花、夏枯草、龙胆草清肝火,以柴胡、枳壳、八月札疏肝开郁,以竹茹、芦根、赭石降呃逆,以生姜、大
枣和胃气。服5剂后诸证皆消。又加太子参、白芍启阴护正,加甘草姜枣和中益胃,连服9剂后以善其后。
此证虽属一般,但心肝有火,“头顶发烧而痛”者临床实为少见。通过经络学说方可得到答案:足厥阴肝经下起足大趾,上至头顶与督脉相接,故肝火炎上也可导致头顶灼热疼痛。因此,学中医也应知晓经络学说。
以上4例或顽症,或奇症、怪症,只要究其病机,辨证论治,终得其果。另在培训期间的临床中治愈面瘫5人、尿失禁10余年1人、头疼20年1人,常见病多发病不计其数。希望同学们以此为鉴,活学活用,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以上是刘老大夫助李大夫到高平培训中医所写之感受。
联系电话:137536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