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风采
李发义:古稀老人振兴中医的教学梦(238)

     2014517日至18日,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技术开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医药文化与特色医疗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瑞海国际商务酒店隆重召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古稀老人李发义的交流发言《立足中医发展现状,积极探寻培养中医人才捷径》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和好评。李发义因此被该会选聘为副主任委员,成为该会新设立的山西中医科研培训基地主任。

李发义何许人也?1941年出生于现山西省高平市三甲镇姬家山村的年过古稀的医务人员,1959年入伍有着十六年军龄的老兵,1961年入党的老党员。在他的个人档案中在部队服役期间有卫生兵、军医,转业后有二一六地质队和交通学校医务室负责人的履历。从事专业为西医,最高职称为主治医师。担任公职期间与中医相关的只能从事迹材料中寻找到带战士上山采药、种植草药、探索中西医结合方法解除群众疾患的只言片语。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没有中医正规教育、培训,甚至没有中医从业资格的他怎么会变身为从事中医教学的专家呢?

对此,李发义直言不讳,在退休前几乎没有中医的背景。曾几何时,中西医优劣之争喧嚣日盛。中医“伪科学论”、“消亡论”满天飞。随着名老中医的纷纷故去,好的中医大夫踪迹难觅,中医后继乏人、人才匮乏的呼声此起彼伏。退休后开办门诊、发挥余热的李发义坐不住了,共产党员的信念、军人的执着、医务人员的责任促使他作出一个大胆而惊人的决定。他要从头学习中医、运用中医的学习成果反击那些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反动言论,他要探索学习中医的规律和方法,为走出中医后继乏人的困境找寻出路。

李发义在自己开的门诊里,把日常工作交给热爱医疗事业、从事医疗工作的儿子和儿媳,潜心研究中医、方剂、诊断的三部理论,系统掌握了中医的核心理论,并付诸于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他整理了一整套简明教材和两套临床病案,并在半年至两三年的时间里从门诊的医务工作者中选拨并培养出了多名能开方治病的中医人才。

有谁能想到,在李发义初享成功喜悦的时候却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就在他开始学习中医、有病人吃了他开的中药病情好转时,老伴却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之前她经常肚疼、便秘,浑身难受,但由于她固执地认为自己得了“不好的病”,不相信西医有好的治疗办法,拒绝到医院做检查,从而耽误了病情。更让李发义不安的是老伴被医院判了还有最后一年时间的“死刑”。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宣判”,带上老伴远赴陕西、河北,到处寻求中医解决的先进方法和手段,并运用自己所学中医为老伴配方开药。他一方面耐心服侍老伴,一方面见缝插针地学习中医。在老伴最难受的日子里,每天都要为她按摩到深夜。按摩时他脑子里装的更多的是复杂的辩证理论、数不清的方剂,还时不时停下来在本子上记些什么,免不了一次次遭老伴的埋怨和数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老伴挺过了四年,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宝贵的生命。

老伴的离去更坚定了李发义对中医的追求,到了更加忘我的地步。时隔不久,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全体反对的选择。他要回到老家去,在那里实践他大规模培养中医人才的教学梦。母亲的早逝,让子女倍感为父尽孝的责任。殷实的生活不需要父亲再付出多少辛苦、创造多少财富,尽享天伦之乐是退休老人最好的选择。但子女轮番的苦心劝说、据理力争丝毫不能留住老人的心。

李发义带着子女给准备的30万元启动资金回到了老家,高平市三甲镇桃沟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刚刚装修一新的三层小楼本来是全家休闲度假用的,现在成了他的教学场地。首次开班前期,他走遍了全市300多个乡村,与近400多个乡村医务工作者面谈,最终说服了40人跟随学习中医,其中20人是各大中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10人取得助理医师证,3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但就是不能用中医知识开方看病。由于这些人大部分已处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都静不下心来学,只有不到10个人坚持学下来,其中5人成为后期办学的师资力量。

首期开班有教学的成功,但更多的是辛酸、没有任何收益的付出。李发义对将现有乡村医生进行分期、分批全员培训的梦破灭了。他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锁定在培养中医事业未来的接班人身上。他要开办以初、高中毕业生为培养对象,为期两年的全日制培训班。随着各地出现用工荒现象,初高中毕业生成了许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争抢的目标,一些好不容易做通工作的学生被挖了去。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深入学校和家庭,从发展中医的使命感、个人前途出路到培养成才的承诺,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终15人走进了他的教室。

李发义始终忘不了和某中医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过招”的情形。堂堂的高层次科班生在他面前一问三不知,这些学生可能是应试的高手、写论文的高手,却远远达不到一个临床中医地起码要求。这也是他下决心要研究一套方法,叫板中医院校教育,破解中医难学、开方治病更难这一难题的初衷。他对中医专业大学本科教材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整理,编写了简明条理、实用性强的特色教材。他把研究四部病案做为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突破口,他坚信当学生能做上1000个病案时,就相当于看了1000个病人,何愁不会用中医理论开方看病呢?

历经多年,他的四部病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达到了预期目标,并经过了实践验证。

第一部病案共1062个,老师把病人的症状、脉象、舌象等提供给学生,由学生对病人的全部情况综合分析做出诊断,按君臣佐使开出中药方。

第二部病案共751个,方法是把老大夫开出方子的中药提供给学生,学生把所有中药进行分类排队,按应该发生的治疗作用,分析出应该出现的舌象、脉象和症状,并作出诊断,并把所有的中药按它们应发生的临床作用根据君臣佐使写出治疗作用说明。第二部病案的每个处方大都是一个或多个中药成方合起来的加减,学好这一部分病案就加深了对方剂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部病案共850个,每个病案的做法同第二部病案,不同的是850个病案处方不含任何一个方剂中的成方,而是医生在诊断清病人的病后,把诊断的结果,以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现配方,处方开的灵活,医理深刻,这部分病案非常珍贵。学生做完这部分病案后,都不需要去死记方剂,都会感到学中医看病开方并不难。

第四部病案共612个,是门诊多年看病效果好的连续处方,也是看病中的最成功的处方,做的方法同二、三部病案,做了这部病案后,就会对每个临床病症的治疗全过程更为清楚,心中有数,这部分病案更是非常珍贵。

有了四部病案做保证,加上科学施教,历经五年实践,李发义培养的学生效果一批好过一批。第一期学生除因素质太差中途退学的2名学生,实际完成学业的为13人。针对学生年少、自制性差、自习时易放任自流的问题,李发义加强了对他们的引导,跟踪考核,人人过关。让学生自己备课讲课是他教学上的一个创举,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压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不错的方法。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有10个学生达到了初步掌握用中医知识开方看病的能力和许多治疗技术。有3个同学因文化低,接受能力较差,留校多培养了一年。经过这一年学下来,他们的中医水平竟超过了先走出去的学生,其中特别是有个学生是上初中时是班里的倒数生,经一年的培养能学的很好,这更加强了他培养中医的决心。

对第二期的学生培养有了第一期学生走过路子的经验,课程进度加快了,学习质量提高了,进入第二学期,学生就进入了内外妇儿快速反应学习,他们学的水平远远超过了第一期学生。

第三期学生的五朵金花学习之优秀更是上了一层楼。第三期招来的学生个个素质很高。加上前两期教学经验的运用,使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又比第二期学生提高了很多,并且在她们的努力学习中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根据疾病的诊断以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来配方,进一步提高了模拟看病的质量。学习即将期满的最后两个月,遇病人看病,李发义就让上学生先看,尔后复诊。学生开出的药方无需修改,这使他非常振奋。

2013年招来的第四期学生素质不是太高,但在五朵金花的影响和带动他们的学习质量和进度反而超过了五朵金花。第一个学年学下来,全部中医课程,中药、方剂、诊断核心知识和内外妇儿快速反应全部拿下。

通过四期学生脱产学习的教学培养,每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都向前进了一大步。李发义自信,他的脱产招生培养学生能继续搞下去,他的中医教学方法会越来越先进。

发展到今天,李发义有了副主任委员基地主任的头衔,但并没有感到一丝轻松。群团组织能够带给他的只是社会的一种认可,办学也可以变得名正言顺,不会再有被以非法名义取缔的担忧。面对投资的瓶颈问题、办学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重点培养中医院校毕业的实习生是他的新任务和新目标,他又开始了四处招生、寻求合作的艰难征程。

写到这里,笔者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些酸楚。挽救中医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全体中国人的责任。这样一个古稀老人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那么我们的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是不是更应该伸以援手,帮助他圆一个振兴中医的教学梦呢?

                           2014616     李发义     【第238号】

                                        联系电话:13753619943